氯化氢,HCl,是一种无色非可燃性气体,有极刺激气味。分子式HCl。分子量36.47。相对密度1.268(air=1.000)或1.639g/l。熔点-114.3℃,沸点-85℃,在空气中呈白色的烟雾。易溶于水,生成盐酸。有强腐蚀性,能与多种金属反应产生氢气,可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氰化物产生剧毒氰化氢。氯化氢对人体的影响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损害。急性中毒多见于意外事故中,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昏、恶心、咽痛、眼痛、咳嗽、声音嘶哑、呼吸困难、胸痛、胸闷,有的有咯血。严重者可引起化学性肺炎、肺水肿、肺不张等病症。
另外一种办法就是尽快多喝水将它稀释掉,多吃蔬菜水果多排毒。少量的摄入人体没有太大的危害的,建议平时多运动,避免熬夜,尽量提高自己的肝脏解毒功能,加大排毒,增强自己的免疫力。如果量比较少,一般关系不大,如果量多,可以出现局部的粘膜的烧伤的症状。建议可以观察,如果有呼吸道的不适的症状,可以及时就诊,必要的时候住院治疗,避免呼吸系统的损伤的发生。如果是高浓度的气体,需要及时就医,严重的要去做呼吸道黏膜冲洗,盐酸常存在于生活中,比如胃酸,比如洁厕灵的成分就是盐酸,如果浓度很高,建议去医院就医。
在古代中国,稀硫酸被称为“绿矾油”。 在公元650~683年(唐高宗时),炼丹家孤刚子在其所著《黄帝九鼎神丹经诀》卷九中就记载着“炼石胆取精华法”,即干馏石胆(胆矾)而获得硫酸。硫酸发现于公元8世纪。阿拉伯炼丹家贾比尔通过干馏硫酸亚铁晶体得到硫酸。一些早期对化学有研究的人,如拉齐、贾比尔等,还写了有关硫酸及与其相关的矿物质的分类名单;其他一些人,如伊本·西那医师,则较为重视硫酸的种类以及它们在医学上的价值。在17世纪,德国化学家Johann Rudolf Glauber将硫与硝酸钾混合蒸汽加热制出硫酸,在这过程中,硝酸钾分解并氧化硫令其成为能与水混合并变为硫酸的三氧化硫(SO3)。以上就是我们为您摘录的硫酸的发展史。
化学构成:双氧水的学名是过氧化氢,它的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化学式为H2O2。从化学式可看出分子中比水分子中多一个氧原子。双氧水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医疗上常用3%的双氧水进行伤口或中耳炎消毒。工业液碱厂家杀菌作用:过程:当它与皮肤、口腔和黏膜的伤口、脓液或污物相遇时,立即分解生成氧。这种尚未结合成氧分子的氧原子,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与细菌接触时,能破坏细菌菌体,杀死细菌。影响:杀灭细菌后剩余的物质是无任何毒害、无任何刺激作用的水。不会形成二次污染。因此,双氧水是伤口消毒理想的消毒剂。但不能用浓度大的双氧水进行伤口消毒,以防灼伤皮肤及患处。
在直观上精制盐酸有着非常特别的优点就是精致,这不仅说它是精制而成。精制盐酸是无色透明的,你用肉眼很难看到它上面残留的杂质。而工业盐酸液体直接是呈现黄色或者黄绿色,还时常在液体底部会看见一些黑色的杂质。通过精制盐酸,我们可以做出很多实验性的作用。比方说在一些学校内部学习实验的盐酸很多采用的是精制盐酸,而非其他盐酸。这正是精制盐酸有许多的优点,而且安全性高,还不易于发生事故。精制盐酸也正是这样,才能够得到人们的认可。
医用双氧水,即过氧化氢,俗称双氧水,分医用、军用和工业用三种,日常消毒的是医用双氧水,医用双氧水可杀灭肠道致病菌、化脓性球菌,一般用于物体表面消毒。双氧水具有氧化作用,但医用双氧水浓度等于或低于3%,擦拭到创伤面,会有灼烧感、表面被氧化成白色,用清水清洗一下就可以了,过3—5分钟就恢复原来的肤色。使用双氧水消毒的时候会有白色的小气泡产生是因为双氧水遇见手指上灰尘、脏物也会分解,分解生成水、氧气。化学原理:3% 双氧水具有消毒杀菌能力,因为过氧化物不稳定,故双氧水很容易发生下列反应:H2O2→H2O+(O),在有某些氧化物作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速率会加快:MnO2 2H2O2=2H2O+O2↑